国产算力突破彰显中国AI实力,7180亿参数模型打破“不可能”定论

华为盘古Ultra MoE模型全流程在国产昇腾平台完成训练,标志着国产算力已具备支撑世界级大模型的能力。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DeepSeek火爆全球,以实力回击了“中国做不出一流大模型”的论断。近日,华为推出参数规模高达7180亿的全新模型盘古Ultra MoE,这是全流程在国产昇腾AI计算平台上训练出来的准万亿混合专家模型。
这一突破性成果以实践证明了国产算力也能训练出世界先进大模型。 截至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
01 国产大模型崛起,从追随到并跑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备案总量达439款,覆盖医疗健康、农业、教育、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30余个行业。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已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之路。
华为盘古Ultra MoE的成功研发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一个全流程在国产昇腾计算平台上训练的准万亿MoE模型,它不仅参数规模庞大,更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就打破了“国产算力无法训练一流大模型”的定论。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以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文本和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深度推理等方面的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上企业已超4700家,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小巨人”企业。
02 中美AI竞争呈现“美强中快”格局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中美两国被视为第一梯队。与中国相比,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早,在核心技术、资本投入和生态成熟度等方面更具优势。自ChatGPT、Sora登场后,有一些声音认为中美人工智能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呈现“美强中快”的动态变化趋势。中国凭借应用创新、数据规模和政策驱动快速追赶,差距正在持续缩小。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提供了路径指引。该《意见》面向2035年,提出了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总体目标。
03 算力竞争是体系化战争
算力是人工智能竞争的重要战场,与人才、数据并列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三要素。其中,算力作为训练大模型、处理海量数据的核心基础设施,决定着算法的创新空间。
当前,美国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和框架方面占据优势,在先进算力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国产算力在市场占有率、性能优化、生态成熟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还面临技术封锁等挑战。
然而,算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体系化战争”。从芯片架构、框架优化到工程化能力,中国已构建起全栈自主的技术链条,不断缩小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华为虽然单芯片工艺落后美国一代,但采用数学补物理的方法,通过叠加和集群等技术,也能极大提升系统性能,最终达到世界先进的计算水平。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这些基础设施为建设强大的算力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从“可用”到“好用”的国产算力进阶
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国产算力正实现从“可用”向“好用”的跨越。标准体系的建设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推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强化算力互联互通、算力资源池、算力平台等标准建设”。这一政策将为算力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多地正在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朝阳公共智算中心已经正式投产,集成千P级高性能算力集群,可以支撑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迭代。成都鼓励各区县优先招引体量大、算力强、生态好的数据中心项目,着力提升本地算力规模。
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入算力产业建设阵营。中国联通预计,2025年其算力投资将同比增长28%。
05 中国AI发展需要信心与耐心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不应妄自菲薄。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700家,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
同时也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一日千里,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不能沾沾自喜。如果自满于阶段性成果,忽略依旧存在的短板差距,中国人工智能可能会陷入“追赶—模仿—再追赶”的循环。
国产算力还需在高端芯片架构、集群通信效率、软件生态等方面继续优化提升。训得更好、推得更快,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既需要信心,也需要耐心。人工智能全球竞争不是单一技术比拼,而是创新体系、产业韧性与战略视野的综合较量。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这是我们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优势和基础。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随着华为盘古Ultra MoE等世界先进模型的推出,国产算力已证明其能力。
未来,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基础研究上甘坐冷板凳,在生态构建上深耕细作,在场景落地中精益求精。只有坚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中国人工智能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真正跑出中国速度,为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ccitation:9]。
